尚未签到

1

主题

4

帖子

96

积分

爱心侠客

Rank: 5Rank: 5

积分
96
发表于 2005-12-20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狂飆時期
  青少年正值生理成長、身心變化最急遽的時期,此時所面臨的不僅是體型、外貌、第二性徵等生理方面的改變,更表現於認知、情感、情緒、價值觀、社會關係等心理方面的發展。Erikson 認為青少年時期正處於自我認同( self-identity)與自我混淆(self-confusion)的發展關鍵,面臨自我角色統整的危機,若發展順利,則自我觀念明確,追尋目標肯定;若否,則失去生活方向,時感徬徨與迷失。
  Erikson因此認為:青少年許多的偏差行為皆出於自我認同不順利, 特別是處於這多元變化、價值紛雜的時代,當面臨升學、就業、交友、戀愛、婚姻等變化時,在不斷嘗試錯誤後,易遭受挫折、失敗與衝突。這些發展過程起於兒童期,而延續至成年期,但由於青少年時期劇烈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改變,影響青少年身心調適,終至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以下試就部分學者的觀點,分析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質:
一、 青少年的生理發展
  生理快速變化是青少年時期最突顯的特徵。青春期荷爾蒙的分泌增加,使青少年的身體特徵、身高、體重、體形、肌肉組織及至外型都有急遽變化,體內的生理結構與機能也快速發展,對青少年心理與社會行為影響甚劇。這時候的青少年也開始統整自我觀念,意識到對自我的認同與肯定,且因身體變化所帶來的衝擊,極易看重生理的外顯變化,因而特別注重服裝儀容、外表美醜、高矮胖瘦等等。因此我們可以說,青少年的身體意象(body image),即對自己身體特徵的客觀認知和主觀的評價與感受均和其生理發展息息相關。而伴隨著身體結構與機能的變化,身體意象也會因社會認知改變而呈現不穩定,甚至造成青少年的困擾,例如怕胖、怕瘦,或嫌自己太矮等等(Craig,1989)。
  此時,青少年的性器官與機能亦漸趨成熟,對異性的吸引力及興趣開始有了重大的改變,這種生理變化會受學校、家庭、同儕的認知觀念所影響。因此,不少青少年可能會因性教育的不足,身體意象的偏差等原因造成身心上的困擾,如過度自慰、懷疑自己生殖結構障礙、婚前性行為、未婚懷孕等。青少年由於生理的發展,致使其在自我情緒、社會及性方面的發展產生極大的變化。如果身心發展不協調,不僅容易感到孤獨、煩憂、悲觀、徬徨和失望等,也會造成一些青少年在生活適應上的困擾(鍾思嘉,1996)。
二、青少年的情緒發展
  一般稱青少年期為情緒風暴期(the period of storm),這是因為青少年在情緒表達上比較直接,男孩子動輒衝動打架,女孩子則遇事哭泣;一般而言,青少年較喜歡興奮刺激的活動,習慣以高聲喊叫或喧鬧的方式表現情緒。此外,青少年是兒童與成年階段的過渡期,社會地位不甚穩定,心理需求則易受挫折,缺乏安全感,過於理想化,順利即樂觀、高興,不順利就悲觀、消極,或容易放棄;舊有的行為模式不敷應用,新的價值觀又尚未建立,缺乏可資遵循的價值觀,形成情緒緊張而不穩定,再加上自我發展過程中的重重壓力,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情緒變化強烈的原因(鍾思嘉,1996)。
  總之,青春期情緒困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於身體變化、內分泌刺激的影響,一方面則因為動機強、慾望多、好幻想,時時想去追求、獲得,但實際獲得滿足的機會卻少,失意的機會增多,因此情緒起伏較大,故易產生較多情緒困擾。青少年期之所以被稱為「狂飆期」,就是因為這段時期脾氣容易暴躁發怒,所以極易惹事生非,若得不到支持與瞭解,易引來暴力行為。
三、青少年的認知與道德發展
  Piaget(1968年)認為青少年階段的認知發展為形式運思期(Period of Formal Operations),這時期已具備邏輯思考與推理判斷的能力,並能透過分析來解決問題,是推理判斷思考形成的時期。亦即青少年已開始有自己的看法,會考慮人、事的合理性,且有自己的嗜好、興趣,但較重感情,會因一己好惡判斷事物的好壞。除此,他認為青少年已逐漸養成自律的能力,能以理性判斷社會規範,評估是非善惡;也會根據理性提出自我看法,選擇性接受某些想法。
  雖然如此,這時期的青少年卻極易形成錯誤認知。Glasser (1985年)便指出,個人問題根源於錯誤的認知,以及無法區別感覺世界與理想世界的差距所造成,因此唯有透過個人自我的省思,及感覺、觀念上的改變,才是改變行為或解決情感困擾的重要關鍵。然而,青少年的思考過程,卻常受制於對自身或環境的誤解。而憑恃有限資料消極思考的結果,不惟易以自我中心觀點或二元化不合邏輯的方式來解釋個人、家庭或學校等外界現象的事物,尤有甚者會扭曲或誇大現實的可能性,以致產生許多不良適應行為或情緒上的困擾,卻又無法為其判斷負責。一般說來,大多數青少年雖已具有成人法治觀念之基礎,但由於此時反抗意識強,且欠缺生活經驗,致使無法對道德意識作出合理的判斷,因此而有身心困擾或偏差行為的產生。
四、青少年的社交行為
  青少年時期為圖爭取心理上之自由與獨立,亟思擺脫家庭的束縛,較喜歡與同儕相聚,形成相當特殊的次級文化,展現其需要與價值觀念。青少年同儕團體之形成,多半因具共同興趣、喜好、社會理想或社經地位、族群背景,以及人格特質等;而在同儕關係中,彼此地位相等更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Craig,1989)。
  在青少年的社交過程中,同儕溝通是以平等、瞭解的方式,來交換相互的需求,故關係日益密切,在彼此互動中增進歸屬感、相互學習、認識自我與他人,並促進自我統整,對認同和肯定自我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如果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得到充分發展,一則可以滿足其歸屬感和安全感,再則更足以象徵其成熟與獨立,有助其建立自我超越(Corey,1991)。故青少年的同儕關係有助於處理其複雜的情感,使其了解彼此間有著相同的疑惑、共同的希望、恐懼及強烈的情感,且同儕的互動方式、價值觀等, 都是影響其身心調適的有力因素。反之,同儕關係互動不良則易造成退縮、疏離或爭執、衝突等情緒困擾;而同儕團體的價值觀偏頗,更可能形成集體性的偏差行為,如偷竊、飆車等問題行為(鍾思嘉,1996)。
接納與關懷
  從上述青少年對於生理、情緒、認知、道德、社交等身心發展的觀察看來,其面臨各樣成長危機的比率是相當高的。大多數青少年,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身心上的困擾或問題,若能得到較多的支持和關懷,便可減少其身心困擾的程度,助其順利成長;反之,青少年身心困擾則會因累積、擴大而成為心理或行為的偏差,甚至衍生成為犯罪行為或身心疾病。所以,如何瞭解青少年的需要和發展,提供支持與教養的系統,幫助青少年做好身心調適,為其預備穩定成長的環境,進而提供各樣活動,便成為紓解當前青少年問題的當務之急。因此我們期待父母能從愛出發,真誠、開放地去接納與關懷每一位青少年,提供其實質上與精神上的支持,協助青少年瞭解自己、接受自我,進而對自我負責,方能有助於為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決定。

尚未签到

1

主题

4

帖子

96

积分

爱心侠客

Rank: 5Rank: 5

积分
9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15: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签到

122

主题

1085

帖子

6378

积分

元勋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积分
6378

【热心家人勋章】【美新路·元老勋章】【择爱而行·工作人员勋章】【超级元勋】

发表于 2005-12-21 0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P>“因此我們期待父母能从爱出发,真誠、开放地去接納与关怀每一位青少年,提供其实质上与精神上的支持,协助青少年了解自己、接受自我,进而对自我負責,方能有助于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決定。”</P>
<P>其实,做大朋友亦如是!</P>
也许你能漫步整个世界,但必须回到你自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638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6-3 08:04 , Processed in 0.216796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