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南山 于 2014-11-5 09:19 编辑
想去支教?准备报名的志愿者,我想对你说【转载】
作者:好友营管家 (2014-11-03 10:15)
转载自好友营支教官方微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f66d60102v5f8.html
作者好友营管家,以下仅代表个人言论与好友营支教团队无关。友情提示:文字过多可能引起不适。
从2010年3月起至2014年11月在好友营支教工作4年半,每年两批支教老师,到现在路过我生命中有编号的老师有10批,志愿者编号从H130增加到H557,427位成行的志愿者,意味着收到过427*7倍=2989份支教报名表,接受超过2989*5倍=14945位人士咨询。也许达不到阅人无数,但多少还是有些感受想与准备支教的志愿者们聊聊。
对于支教,对于山区儿童,对于留守儿童,在面试时问起志愿者的印象,大部分是深山老林,交通不便,孩子们渴望读书,渴望走出大山,这些主流宣传所看到的,听到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怎么做都有理由,包括我本身在选择文章配图时,也会找一些有视觉效果的照片。为了避免志愿者们在报名时和入校后有过多落差,彼此误会,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关于学生
“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可以是我们用于描述的辞藻或某些片段,更多的时候,支教点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一样,也爱玩,爱接话,爱闹,不爱写作业。如果把所有的学生都想象成懂事、听话、按时完成作业,可能入校后,你会接受不了讲台下“你”的学生。
我常说:支教的苦,不是生活条件上的苦,而是面对教了十遍还不会的学生,你是否有耐心再讲第十一遍。有一届老师说“这学期最大的成绩,是***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当降低期待值,平等看待学生时,你会被他们一点点的进步所鼓励,从更讲卫生,手干净了,到作业按时完成,伴随自己讲课水平的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更在你身上了。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事。
关于村民
“我不远千里来这里给你们孩子上课,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在遇到不顺心、委屈事情的时候,也许一瞬间这样的话语脱口而出。
村民是不是真的要对志愿者感激涕零?
我们所在的村小一个班十几二十个学生,不是村里所有人家的孩子都在村小读书,就算孩子在学校,也不太区分公办老师与支教老师的差别,在他们眼中,你就是老师,早期还有老人家问志愿者“你们是毛*席派来的么?”所以,我们所谓的“付出”,是不被理解的。
如果不被看重,不被感谢,你还来支教么?
随着一届届支教老师的持续接力,“志愿者”三个字一遍遍的传入老乡的耳里,心里,老乡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这些天南海北的人们,有些村子送老师回家时会放鞭炮如同送亲,有些学校早上起来窗台会有些许青菜,但这些不会是常态,只是在那时那地才会有的。
如果没有这些,你会来么?
关于同校志愿者
同一所学校,每个学期的氛围都是不一样的。大家所期待的理想状态,是一群满怀爱心汇集到一起的人儿,都是有理想有胸怀的人儿,每天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共度一学期。
现实可能是在一些教学理念上、学生奖惩方式上、生活细节上合不来,从别别扭扭的“忍耐”到“凭什么忍你”。
每学期凭借经验按照每位志愿者的整体表现分配学校,每次出现问题工作人员不停反思在那个环节应该再多关心一下,但依然达不到理想状态。用支教过同事的话说“遇到什么样的伙伴都是缘分”。对我来说,每个团队的状态都是所有人推动的结果。你对了,世界就对了。
如果在支教过程中你发现同校伙伴并不是你喜欢的类型,或怎样都得不到别人的喜欢,你还会“一切为了孩子”做好自己分内事,认真教书么?
很多志愿者被问到为什么要支教时,会说要成长锻炼自己。
我理解的成长,是无论在那种条件下,都可以反思自身。独处时,内心丰盈,随遇而安;遇到问题不害怕承担,不推脱、想办法解决问题。
谢谢你点开这个帖子,看到现在,如果有什么想对我说,欢迎来邮1420146111@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