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签到

103

主题

412

帖子

2692

积分

爱心精灵王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2692

【热心家人勋章】【美新路·老朋友勋章】

发表于 2005-12-15 22: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对心理的影响


网络对心理的影响已经初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被关注的和值得关注的问题有:
1、过分迷恋上网是否会带来心理生理危害
有人认为“如果上网行为本身产生的快感可以让用户沉浸其中,甚至出现上瘾的现象,这就和使用药物、酒精等其他上瘾行为一样。……会使其丧失时间感,反复循环,导致最后终于失去自制力”。 而且男性过分迷恋上网会使妻子感到不满和痛苦,一个对这些妻子的称呼是“网络寡妇”。 从现象上说,我们观察到的确有一些人对网络的沉迷十分严重,他们只要有时间,就会泡在网上,和网上的人交往而大大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上网时间长了,我连用嘴怎么说话都忘了,和人说话很费力”(一个网虫的自我表白)。
2、网上游戏、交友、恋爱的特点及对心理的影响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句网民的口头语反映了所有这些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姓名、真实性别、真实年龄……。这不仅是匿名,而且还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我称之为“身份丧失”。你是一个男人,但是你可以起一个女性的名字并自称是女人,并得到男人(?)的求爱信。
总结网民的表述,身份丧失对网上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是:
平等感,在网上你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不论你的教授或者你的一个中学生,你的发言权是一样的。你的话语是否受欢迎没有任何地位的光环作用,只是你的话语本身是否吸引人。唯一的不平等是对网络是否熟悉。初学者(被称为菜鸟)要受到老练的网民的一点轻视。
自由感,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一般来说不用担心会带来什么惩罚。所以人们不需要过多的面具,表达自己比较真实。
身份虚幻感,你可以在游戏中或者聊天室编造一个假的自我身份,从而尝试不同的生活,比如生活中一个善良的女孩可以在网上做一个强悍而霸道的土匪、或者在聊天室假做男性找一个女朋友。
有异性癖、同性恋倾向的人更可以在网上实现自己改变身份的愿望,一个异性癖者说“在绝望中,我来到了英特网的世界。起先,我是用女孩名在网上充当Girl,许多热情的男孩把我当成了真正的Girl,要与我交朋友。在网上我就觉得自己真正成了女孩,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女性的语言甚至撒娇。我真是好开心。”
这些影响的意义和利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肯定是有利有弊。仅以“身份变化”为例。它的好处是可以让一些人宣泄被压抑的情绪,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可以让青年人虚拟尝试新的角色,起到“角色扮演”的作用;但是它的不足是可能会使人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还使一些人有机会对异性进行性骚扰。网上恋爱者在见面后,往往会感到失望和其他消极情绪。

尚未签到

103

主题

412

帖子

2692

积分

爱心精灵王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2692

【热心家人勋章】【美新路·老朋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22: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防 范 措 施


    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首先,是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数量上不断积聚和扩大。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
    加快教育网络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中小学教育网络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提供的内容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且趣味性、信息量等却远不及互联网。所以一方面,对尚未建立教育网络的地方,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对已建的教育网络进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访问,使之成为中学生喜爱的网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22:39:2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201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5-6 08:11 , Processed in 0.191716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