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18|回复: 0

家教篇:康熙教子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235

主题

715

帖子

5万

积分

大朋友

孩子的好伙伴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54295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A型指环】【12生肖·龙】【帅哥勋章】【结婚勋章】【热心家人勋章】

QQ
发表于 2011-3-31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清代京师西郊海淀西边的丹陵片,康熙帝曾经建过—座“避喧听政”的畅春园。园里的无逸斋,雕梁画栋,典雅恬静,这是皇太子胤礽读书的地方。

康熙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皇长子胤禔,为惠妃纳喇氏所生,康熙不大喜欢他。康熙异常钟爱的是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生的次子胤礽。胤礽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一岁时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四岁时,康熙便亲自教他读书、写字。六岁时,康熙请了大学士张英和李光地为皇太子的师傅,延馆在宫,孜孜教诲。在皇位世袭的古代社会,皇太子的臧否直接关系到清朝的宗庙社稷。康熙认为:“自古帝王莫不豫教储贰为国*家根本。”他惟恐皇太子不精通学问,所以对胤礽孳孳在念,面命耳提,督以礼节,勤加训诲。

胤礽长到十四岁时,应该出阁读书了。一天,康熙在畅春园对皇太子老师尚书达哈塔、汤斌和耿介等说:“古昔圣贤训储不得其道,以致颠覆,往往有之。”又援引李世民的教训说:“唐太宗亦称英明之祖,而不能保全储副,朕深意其故。”于是康熙特委任诸臣,教导他的储贰胤礽。康熙戒谕胤礽读书写字要勤奋,不许有一日暇逸,所以赐名胤礽读书的学堂为“无逸斋”。

胤礽在无逸斋的读书生活按当时干支记时为序,以某一天为例,是这样安排的:

卯时(上午五——七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礼之后,侍立在东侧;管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库勒纳、田喜觏侍立在西侧。皇太子胤礽伏案诵读《礼记》中的章节,讽咏不停。胤礽遵照皇父“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背足数后,令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年近六十岁的汤斌跪着按皇太子的书,听完胤礽的背诵,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画一段,捧还经书,退回原来地方站立。

辰时(上午七——九时)康熙上完早朝,向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无逸斋,皇太子率领诸臣到阶下恭迎康熙升座后,康熙问汤斌:“皇太子背熟否?”汤斌奏道:“很熟。”康熙接过书后,胤礽朗朗背诵,一字不错,康熙又问起居注官:“你等看皇太子读书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质岐嶷,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之庆。”康熙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格要求。检查完胤礽的功课,康熙才回到宫殿。

巳时(上午九——十一时)时值秋伏,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挥羽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这时他的师傅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余粒昏盹,几乎颠仆。胤礽写好汉字数百,满文一章,让师傅传观。师傅们看后,汤斌奏道:“端严秀劲,真佳书也!”库勒纳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

午时(上午十一——下午一时)侍卫给皇太子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饭食。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坐吃饭。膳后,皇太子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一百二十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按书,胤礽背诵。

未时(下午一——三时)侍卫端进点心,胤礽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苑中张候——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教育皇太子“崇文善武”。“胤礽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翻书出题,胤礽依书讲解。”

申时(下午三——五时)康熙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胤禔、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六子早殇)、七子胤祐、八子胤禩同来侍读。汤斌依旨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开经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胤祺因学满文,因此只读写满文一篇,圈点清楚。

酉时(下午五——七时)侍卫在院中张候——按置箭靶之后,康熙令诸皇子依序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随后康熙亲射,连发皆中。

天色已暮,诸臣退出。胤礽在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完毕。

康熙对诸皇子亦倾注了较大的热情,但是一者由于康熙本人政务繁忙,再者由于康熙皇子众多,所以,“朕之诸子,多令人视养,大阿哥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三阿哥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阿哥养于皇太后宫中,心性甚善,为人纯厚,七阿哥心好举世,蔼然可观。”(注一)康熙积极地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艺和知识,学习的课程包括满文、汉文、蒙文和经史等文化课,还有骑射、游泳等军事、体育课目。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的见闻中写道:

这些皇子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他们的师傅都是青年时期起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然而,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审阅他们的文章,并要他们当面解释功课。

皇帝特别重视皇子们道德的培养以及适合他们身份的锻炼。从他们懂事时起,就训练他们骑马、射箭与使用各种火器,以此作为他们的娱乐和消遣。他不希望皇子们过分娇生惯养;恰恰相反,他希望他们能吃苦耐劳,尽早地坚强起来,并习惯于简朴的生活。这些就是我从神父张诚那里听说的,是他在六年前随同皇帝在靼鞑山区旅行回来后讲的。起初,君王只把他的长子、第三个和第四个儿子带在身边;到打猎时,他还叫另外四个儿子随同前往,其中年龄最大的只十二岁,最小的才九岁。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他们身背箭筒,手挽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健。他们之中的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野味回来。首次出猎,最年幼的皇子就用短箭猎获了两头鹿。

皇子们都能流利地讲满语和汉语。在繁难的汉文字学习中,他们进步很快。那时连最小的皇子也已学习四书的前三部,并开始学习最后一部了。皇帝不愿让他们受到任何细微的不良影响。他让皇子们处在欧洲人无法办到的最谨慎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皇子们身边的人,谁都不敢掩饰他们的那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因为这些人明白,如果这样做,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注二)

康熙特别注重以四书五经教育儿子们,他常对他们说:“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人所留之经书,故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所不具故也。”(注三)康熙保持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乾隆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家赵翼就说:“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属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数人(谓闲散白身人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以之临敌,复何事不办?因忆昔人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如前朝宫廷间逸情尤甚,皇子十余岁始请出阁,不过官僚训讲片刻,其余皆妇侍与居,复安望其明道理、烛事机哉,然则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注四)康熙曾让江南名士何焯为胤禩当侍读,胤禩与之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在何回家丁忧期间,胤禩还致书于他,请他帮助在南方购买图书,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胤祉是康熙诸子中的文化人,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修辑律吕、算法诸书,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他大量吸收著名学者入园参加工作。进馆的有陈梦雷,康熙曾亲书“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联句赐给他。胤祉除了编书外,还奉命重修坛庙、宫殿、乐器。胤祉还提出制历法。对胤祉的文化建设,康熙曾给予积极支持。《律令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都因此而名闻遐迩。

康熙教子,可谓煞费苦心,思之长远。其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康熙修身养性、培养品德、读书明史、严谨治学、精通技艺的教子理念,不仅体现了一代君王的智慧,也为后世之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注一:《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戊子条

注二:《康熙传》,马绪祥泽,《清史资料》第一辑,第241页。

注三:《庭训格言》卷下。

注四:《檐曝杂记》卷一,《皇子读书》。

                                                                           君美编辑

(本文摘自蒋兆成、王日根《康熙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638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6-8 19:23 , Processed in 0.188066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