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签到

235

主题

715

帖子

5万

积分

大朋友

孩子的好伙伴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54295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A型指环】【12生肖·龙】【帅哥勋章】【结婚勋章】【热心家人勋章】

QQ
发表于 2011-3-30 2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余莉 教授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承传到今天归功于诸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文言文的发明与使用。日常用语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变化和扩展,如果“文”(写文章的文字)和“语”(日常用语)相一致,也就是“怎么说就怎么写”,那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随着日常用语的不断丰富变迁,前人所写的东西,后人可能就完全看不懂了。例如,现在日常用语和网络上出现的“粉丝”、“顶”、“PK”等,前人看了就会不知所云。而 “文言文”这个工具,把“语”跟“文”分开来,人们的日常用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但是写文章却采取统一的“文言文”的格式。这样后人只要掌握了文言文这个工具,就有能力深入经典,回到几千年前、几百年前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因此,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广文言文教育十分必要。

而学习文言文的秘诀就在于熟读与背诵,年纪越小越容易学习。掌握了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开启五千年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这是我们的教育应当努力的一个方向。现在很多大学开设了“国学院”,积极倡导国学的研究和推广,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学习“国学”,为时已晚。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应该重视提倡文言文的学习和经典诵读。如果忽视了这种“童子功”的训练,我们就很难再期盼出现真正的“国学大师”。经典诵读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少有以下四种益处。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记忆

记忆力是评价一个人的智商或才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从人的成长规律上看,儿童时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一首歌谣、诗篇或世界名曲,孩子最多听上十遍,就自然可以琅琅上口并熟记在心,甚至能够保持一生而不容易忘记。因此,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儿童诵读圣贤的经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汉代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神童”或“圣童”,他们在十岁左右,就可以把四书五经熟记在胸、信手拈来。这些“神童”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在一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之下培养出来的。现在学习国学的人常常感慨地说,自己和五四运动以前的国学大师们的功底无法相提并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童蒙教育方式信心不足,从而没有能够延续和继承儿童诵经的学习习惯和教育方法,因而也就无法为进一步深入经典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看古代的经典都感觉困难,如何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体会其中甚深的义理呢?

经典诵读有助于增长智慧

经者,常也”,经典上记载着恒常不变的道理,是古圣先贤从社会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道理。例如《易经》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就可以从自然界的阴晴圆缺,寒来暑往和人事的一治一乱、一忧一喜中得到验证。人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保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即使事事顺心如意、处于上升时期,也不会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处于困顿和挫折之中,也不会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所以,古人说,“读书明理”,又说,“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如果常常以谦恭的心诵读圣贤经典,自然可以从中汲取古人的人生智慧,从而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中国古人讲“因定开慧”,一个人真正内在的智慧来自于一个人的定力。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遇到一点儿事情就失去了冷静而惊慌失措,那么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的事业。所以,两军对战,考验的是两军统帅的定力;商场上双方的谈判,考验的也是双方决策者的定力。而经典诵读需要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经典之上,久而久之,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定力,成就了孩子的智慧。


经典诵读有助于涵养德性

古人“读书志在圣贤”,通过学习圣贤经典,可以体会并效仿古圣先贤的存心和行谊,从而成就自己的良好德性和完善人格。所以古人读书也被称为“为己之学”。朱柏庐在《劝言》中讲到:“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此教人读书知义理之道也。要知圣贤之书,不为后世中举人进士而设。是教千万世做好人,直至于大圣大贤。所以读一句书,便要反之于身,我能如是否?做一件事,便要合之于书,古人是如何?此才是读书。”例如,读了孔子在《论语》上教导弟子的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要在生活中做到这一点:看到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应当向他学习;看到不贤德的人,则应当反省自己,看看是否具有同样的过失。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从这里,就更能体会到《大学》上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认识到社会成员个体美德的修养与社会和*谐之间的重要关系。

经典诵读有助于变化气质

诵读经典会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诵读圣贤经典需要博览群书,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就可以掌握文言文那种优美而简短的表达方式,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讲话可以出口成章,写文章更是下笔有神;诵读圣贤经典可以增长定力,所以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镇定自若;诵读经典可以涵养德性,所谓“诚于中,行于外”,内在良好德性体现在仪表风范上一定是文质彬彬、举止文雅、进退得宜、落落大方。

总之,通过经典诵读,孩子可以提高记忆,增长智慧,并深刻地体会到古圣先贤的存心,从而长养起自己的浩然正气。但是,如果提倡经典诵读的人,存心不正,提倡诵读经典的目的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是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为了借助国学热的升温而谋求私利,反而会事与愿违,造成对传统文化的严重破坏。民国时期儒学的没落,就在于那些口口声声宣讲儒家学说的人,本身不能身体力行儒家的教诲,为社会大众做出了不良的示范。这就是孔子所讲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同样,今天的经典诵读能否达到以上的效果,也取决于提倡经典诵读者的用心。


《学习时报》 2010-01-18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哲学部)

逆来顺受 吃亏是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 电话: 010-82275730
  • 邮箱: zhaomu@newpathfound.org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裕民路12号元辰鑫大厦E1座638室

本网站运行在腾讯云 首页|站点统计|极简家园|手机版|小黑屋|百度统计|美新路 ( 京ICP备14061082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421号

GMT+8, 2024-6-8 22:24 , Processed in 0.159338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